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

在歐洲旅程中的哥德式建築藝術

        中世紀的教堂可說是建築中的建築,對當時的人而言,唯有教堂才能稱為建築。

  
興建於12世紀的巴黎聖母院
建築是一種藝術。

  城市的美,或鄉間與大自然間的協調,都與建築物本身的建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  在歐洲旅遊,建築物的欣賞是一大重點,除了歷史的探討價值之外,藝術的研究更是令人再三玩味。

  現在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就是哥德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,保留下來的建築物也比較多。

  哥德式建築是從12世紀末到16世紀流行的建築風格,最有名的代表就是天主教堂,尖拱(羅馬式是圓拱)、肋形支撐的穹窿及飛扶壁、逐漸變薄的牆壁設計、裝飾華麗的開採光系統。
巴黎聖母院的側邊



遠看米蘭大教堂


近看米蘭大教堂,相當的令人震憾。

  

  哥德式建築的特色:

    1、幾乎是空心的牆壁,以柱子支撐尖拱,開出大扇的窗戶,窗子是美麗的彩色鏤空玻璃窗。
            
    2、天花板的拱頂捨棄羅馬式的半圓形,改用尖形的尖拱,讓建築結構的承重力得以分散,減少推力。進而將推力分散至飛扶壁和扶壁。尖塔和尖頂,主要是用來突顯建築物向高處飛升的感覺。
    
    3、雕刻和雕像是重要的裝飾。
    
    4、飛扶壁和屋頂連接處會有一道溝槽,用來承接中殿屋頂的雨水,再送到下面的瀝水架,形象通常都比較醜陋,因此被稱為「滴水獸」。

巴黎聖母院內的大型花窗

巴黎聖母院內的支撐建築
5、教堂的內部,沿著地面支撐天花板的建材,像從地面朝向天上延伸一樣巧妙架構組合,以及支撐結構所呈現的輕盈印象,是哥德式建築的要點。種種建材與技巧都是為了顯現高聳與輕盈的印象。


(飛扶壁、尖拱、拱肋,等技術在哥德式建築之前就已經存在了。)

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(Duomo)

米蘭大教堂的屋頂有為數眾多,令人驚歎的尖塔群,塔頂或牆上有數不完的雕像。


  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(Duomo)是米蘭最大、最驕傲的地標。
  教堂奠基於1386年,直到20世紀才算整體完成。
  教堂的屋頂是不可錯過的景點,為數眾多,令人驚歎的尖塔群,塔頂或牆上有數不完的雕像,包括中古世紀的聖人、動物及各種惡魔等,雕刻手法帶著濃濃的哥德風。

特色

  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之一:飛扶壁和屋頂連接處會有一道溝槽,用來承接中殿屋頂的雨水,再送到下面的瀝水架,形象通常都比較醜陋,因此被稱為「滴水獸」。

米蘭大教堂的「滴水獸」

位於布拉格城堡中的聖維特大教堂的「滴水獸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特色

   繁複又規律的天花板結構是英國引進哥德樣式,强調水平性的風格,並在15世紀發展出英國獨特的樣式,像是扇形拱頂的華麗垂直式風格。例如:約克大教堂(York Minster)、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)的禮拜堂。


 ←約克大教堂














←約克大教堂的天花板





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)的禮拜堂天花板,精采絶倫。

  
 特色

  哥德式建築的特色:幾乎是空心的牆壁,以柱子支撐尖拱,開出大扇的窗戶,窗子是美麗的彩色鏤空玻璃窗。

  大而美麗的彩色玻璃窗,是希望透過日光的照射,呈現各種不同色彩光芒。


英國約克大教堂,大而美麗的彩色玻璃窗。
布拉格的聖維特大教堂
慕夏的作品



  在布拉格城堡內的聖維特大教堂,彩色玻璃窗多到令人目不遐給,尤其是慕夏作品很值得一看。這一幅作品,在2011年曾來台展過。









威尼斯的總督宮(Palazzo Ducale)

  哥德式建築在各個地區,當然也會展現出各地方不同的特色。

例如:威尼斯的總督宮(Palazzo Ducale)
,建築體完成於9世紀,14、15世紀時做過整修,帶有東正教的風格。

  威尼斯總督宮(Palazzo Ducale)是威尼斯共和時期的最高行政中心,是威尼斯最富哥德風的經典建築。


  又例如位於布拉格廣場的迪恩教堂,兩座尖銳的鐘樓高達80m,相當顯眼。這種樣式,在東歐比較常見。

布拉格廣場的迪恩教堂


英國 西敏寺


  哥德式建築是從12世紀末到16世紀流行的建築風格,有名的代表是天主教堂,比較少看到城堡式的宮殿。

  哥德式建築的城堡式的宮殿,牆壁厚實,上築有城牒,窗戶很小,在英國旅程中看到的有:溫莎古堡、倫敦塔。



溫莎古堡

倫敦塔
   19世紀,哥德式建築再度興起,成為時代的主流。原本只是教堂建築特徵,這時開始裝飾性地運用於所有建築類型。例如英國的國會大廈。


英國巴斯寺院

天使爬天梯
  英國的巴斯古羅馬浴池旁邊是巴斯寺院(Bath Abbey),是座美麗的歌德式建築,建築正面的大窗兩側,有天使爬天梯的雕刻。